总的来说,机构借机加仓自由职业顾名思义即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人,也就是替自己打工的人。
比如曾经以“童颜巨乳”“高考状元”和“性解放者”为标签的马佳佳,看好她的泡否科技仅维持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,看好王凯歆的神奇百货也是如此,而历经三轮融资、商业模式更为成熟的一起唱,去年年初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,甚至直言连全体员工一个月的工资都发不起。天下熙熙攘攘,中期皆利来利往,中期正是看到了这群所谓的创业明星在90后人群中的引领作用,更多的资本开始寻求和押注90后创业者的未来,他们甚至是不关心产品或者商业模式。
这主要是因为众多90后初创企业在发展之初,表现就被带上了商业炒作的舞台,表现甚至大部分公司还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,其用户也是在创始人的知名度影响下发展的,可以说可能并没有找到市场的硬性需求,依赖开源节流可能支撑不到公司盈利的时候。又或者通过炒作个性标签获得的成就过于耀眼,调仓使他们难以放弃这一更简单的成功道路,调仓以至于妄图通过个人影响力带动整个公司的运营,这是更致命的错误。从创始人的角度来讲,换股90后的标签曾经将他们推上高峰,换股可现在看来,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标签自带的商业价值,才使得他们一味地沉迷于贩卖标签得来的成就,而忽略了一个公司立足的根本是尊重商业法则,创业者应该具备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基本素质。
比如,成主张狂折射出90后的无畏精神,成主但张狂和吹牛还是有本质区别的,前者需要自身实力作为支撑,而后者无论是建立在外力推崇还是盲目乐观上,都违背一个初创者的基本姿态。平常一家公司大量裁员,机构借机加仓费尽心思以“末位淘汰”粉饰太平,他们普遍认同“欺人”总比“自欺”好得多。
但是这套路放在90后创业潮的时间上会有大批资本愿意买账,看好而现在潮流勇退、看好资本寒冬,90后创业公司究竟还剩什么实力支撑起他们这股矫情劲呢?从前两年的90后创业狂潮中的一路鲜花掌声,到如今的不温不火,不生不死,这是否预示着90后创业潮以集体失败而告终?90后群体曾经是时势造就的创业英雄实际上,90后创业高潮仅持续了不到一年,就陆陆续续地被负面消息打得头破血流。
90后明星创业公司为何多以失败告终?那么,中期从现在的创业领域来看,中期90后创业确实是失败了吗?据深圳某大学调查发现,自2010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,其中只有12家企业目前仍在运营,其余的近百个创业项目都“夭折”了,创业成功率还不到5%。感情不能将就,表现上市的方式也不能。
西藏旅游(600749,调仓SH)收购拉卡拉是一次“蛇吞象”资本运作:调仓对西藏旅游而言,是一次重大资产重组,连主营带第一大股东,全部发生了重大变更;对拉卡拉而言,这更是一次标准的、完完全全的借壳上市行为。(详见:换股市值故事|借壳诡道)事情发生在借壳新规之前,当时认定借壳的标准还只有总资产和实控人两个,配套融资的限制也和现在不同。
识时务者已经有动作了——放弃备胎,成主躺在爱豆的臂弯里,不将就。回头看,机构借机加仓还是老老实实得IPO更踏实,玩套路总是提心吊胆的。